【代表风采】人大代表程芳英:让董马腊肉香飘万里

作者:刘啟敏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8/2 11:43:10     点击数: 9429          

  在西畴县董马乡,腊肉飘香的地方,人们总会念起程芳英。作为乡里选出来的人大代表,程芳英心里时刻揣着乡亲们的期盼,把代表职责和家乡的“金招牌”——腊肉产业的发展紧紧绑在了一起。正是她,在董马腊肉从祖辈灶台走向现代市场、打响名号的每一步里,都留下了踏踏实实、带着泥土芬芳的履职足迹。

  “牌子硬,产业才旺”,程芳英认这个理儿。为了让“董马腊肉”这块招牌更亮,她没少跑腿、没少说话,一趟趟向上级反映,推动政府把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真正当回事。

  她的建议落了地,董马乡认准了品牌这条路,从养猪、腌肉、熏制到卖出去,一环扣一环,把腊肉的“一条龙”产业给盘活了。办活动、搞宣传,程芳英点子多、干劲足。那句朗朗上口的“一家腊肉十里香,问君香味来何方?君子赞口董马乡,诱得不食肉者想喝汤!”越传越广,成了董马腊肉最生动的名片。她的心血没白费,董马腊肉在全国首届“一品腌制・美味中国风”大赛、文山州第四届“文山好礼”旅游商品大赛上崭露头角,更登上了“文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殿堂,这块乡土味道的招牌越擦越亮。

  好味道,根子在好品质。程芳英一头扎进腊肉作坊,跟老师傅们拉家常、学手艺。“老法子,才能留住老味道!”她琢磨着,推动定下了一套严实的品质标准。她一遍遍跟乡亲们讲:“咱董马的腊肉,就得用本地土猪,吃玉米红薯长大的,肉才香。”从源头抓起,肉好,味才正。她还推动建起了严格的加工监管,从选肉、抹盐、到烟熏火燎的每一道工序,都盯得死死的,保证大家吃得香、更吃得安心。“手里攥紧了品质,董马腊肉的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程芳英常把这话挂在嘴边。

  程芳英深知产业要做大,离不开领头羊,她像一根纽带,把资源往笑眯眯腊肉专业合作社和董马烟熏腊肉制品厂引,帮着它们壮大起来。她牵线搭桥,让合作社和306户养猪的乡亲签了收购合同;又张罗着请专家来教技术,让乡亲们养出更好的猪。更暖心的是,经她协调,企业收猪收肉的价格,总是比市面高出1——2块钱。乡亲们得了实惠,企业也拿到了稳定优质的原料,两头都甜。靠着这些龙头带动,董马乡的腊肉产业像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一年能做出150多吨腊肉,卖500多万元,净赚60多万。这香喷喷的产业,实实在在地鼓了乡亲们的腰包。

  程芳英在销路上同样铆足了劲。她看到网上卖货红火,就忙前忙后,帮着董马腊肉搭上文山、西畴兴街、麻栗坡这些地方的电商快车。线下也没落下,昆明、文山、西畴的商超、特产店,也有了她奔波联络的身影。如今,董马腊肉的香味儿,不仅飘在周边,更是乘着东风,飞到了北京、上海、辽宁、深圳、浙江、广西这些远方客人的餐桌上。程芳英的愿望很简单:让更多人尝到这地道的董马腊味儿。

  望着这红火的产业,程芳英目光坚定。她说,人大代表的担子还在肩上,她将继续履职尽责。“下一步,我要推动董马腊肉建立起标准化的生产体系、贴心的社会化服务、响亮的品牌保护与营销网络,还有更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程芳英想要凝聚起四面八方的力量,让董马腊肉这条发展之路,走得更加品牌化、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让饱含乡情的腊肉香,飘得更远、更久,真正成为乡亲们乡村振兴路上的致富香、幸福香。

  复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