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民情 以实干回应民意——文山州人大代表履职风采

作者:董加权 李武泽 郑雅芸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7/4 18:00:17     点击数: 1281          

  近年来,文山州各级人大代表以实干担当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将群众诉求与期盼转化为惠民成果。

  在2023年底以前,西畴县莲花塘乡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薄弱,全乡年利润仅11万元。2024年初,莲花塘乡创新推行“乡村CEO”模式——引入具备专业管理、市场运营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人才或团队,负责乡村产业规划、项目运营与经济发展。西畴县十七届人大代表、莲花塘乡界牌村村委会副主任候朝光率先行动,详细研究“乡村CEO”模式的核心机制,并从网上搜集浙江、江苏等地的成功案例后,主动请缨担任村里清莲惠餐馆经理,以此为试点,探索“乡村CEO”模式在本地的落地路径,开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尝试。候朝光表示,这种模式也许是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难题的关键,我希望通过餐馆经营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图为候朝光做菜

  在餐馆运营过程中,候朝光进行市场调研,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结合当地饮食习惯,推出融入本土特色食材的招牌菜品,吸引周边群众和游客前来消费。同时,他建立了餐馆与村内农产品种植户的合作机制,优先采购本地农产品,既保障了食材新鲜安全,又拓宽了村民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候朝光说,“餐馆经营,除了食材新鲜、口味地道,价格亲民也很关键。我们坚持平价经营,靠高性价比赢得顾客口碑,仅半年时间,营业额就突破30万元,纯利润达5万元,也创造了一笔可观的村集体经济。”

  马关县夹寒箐镇新堡寨村委会的后洞村和地房村,两个村小组人口基数大,用水需求量高。自旱情发生后,群众饮水陷入困境。马关县人大代表侯正洪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多次深入两个村小组,实地勘察水源分布、管网状况,并与村民座谈交流,详细记录大家的用水难题和诉求。“自2023年3月以来,旱情加重,这两个村人畜饮水极为困难,严重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侯正洪说道。


图为后洞村新建水池

  2024年初,侯正洪在马关县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解决后洞村、地房村小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由县水务局牵头,各相关单位协同配合,2024年5月16日,后洞村和地房村集中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在侯正洪全程跟进下,仅用了29天,在地房村新建1个30立方米蓄水池,后洞村分别新建80立方米和14立方米两个蓄水池,并铺设了水管网,群众终于喝上了放心水。


图为新建的饮用水过滤池

  在州、县(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各级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实际,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交通出行、就业创业等多个领域精准发力:文山市人大代表王姣和马艳雄主动作为,解决了长期困扰逸品东骏小区自管混乱、公共区域脏乱差、水电无法正常使用等“老大难”问题,让500多户住户告别了烦恼;麻栗坡县人大代表盘文祝凭借熟练掌握瑶族和汉族双语的优势,在猛硐瑶族乡铜塔村委会成功化解多起纠纷,为群众解开了“千千结”;马关县、乡人大代表王国龙变身带货主播,为周边10余种滞销农产品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广南县、乡人大代表莫起良积极奔走,多方争取项目资金与政策支持,在杨柳井乡普弄村建成5个绿美村庄,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麻栗坡县、乡人大代表任龙彩多方取经,策划并实施了“儿童之家”项目,让六河乡营盘山村的留守儿童有了心灵港湾。类似例子举不胜举,在履职路上,人大代表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回应民意,将履职答卷写在群众的心坎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