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29年履职路,人大代表杨保艳柔肩架起连心桥

作者:牛世婷 向传健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8/6 9:47:19     点击数: 9359          

  在文山马塘镇干塘子村委会,提起杨保艳,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1996年,杨保艳当选马塘镇人大代表,2010年当选文山市人大代表,2016年成为马塘镇干塘子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在近30年的时间里,她从最初的“懵懂”新手,一步步成长为乡亲们信赖的“贴心人”,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职责。

  从“懵”到“懂”,靠双脚走出“民情地图”

  刚当上人大代表那会儿,杨保艳是“懵”的。记得第一次跟着老书记下乡调解两户村民的土地纠纷,现场吵得不可开交,她站在一旁不知所措,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插手。全靠老书记经验丰富,才把事情平息下去。这件事给她敲了警钟:当代表,光有热情不够,还得真正了解乡亲们的心事难事。

  “脚底板下出真知”,杨保艳开始认准一个道理:人大代表就得勤跑腿、多走访。她扎进村里,挨家挨户地串门、聊天。干塘子村委会居住着汉、苗、壮、彝族等民族群众,一开始,杨保艳有时连村民的话都听不太懂。“村里有很多人不一定会说汉语,所以就更加要多走、多听、多看,才能摸清情况,才能帮得上忙,我自己的脑子也会越来越清晰。”杨保艳说。

  带头做示范,用行动赢得信任

  作为人大代表,杨保艳深知,不仅要反映问题,更要带领群众谋发展,过上好日子。干塘子村的村民过去主要种玉米,辛苦一年,一亩地也就赚个七八百块钱。2019年,糖厂的技术员来到村里推广种甘蔗,说效益好。但村民们心里直打鼓:“以前也有人叫种甘蔗,结果种了没人收,烂在地里,白辛苦!这次能靠谱吗?”

  杨保艳明白,光靠嘴说“能行”不行,得带头干!她第一个站出来,种了100多亩甘蔗,她仔细了解政策,和糖厂签订收购合同,心里有了底。丰收当日,她的甘蔗一亩能收约10吨,算下来一亩地能赚3200多块,还有国家补贴。

  村民们亲眼看着杨保艳种甘蔗赚了钱,也看到了收购有保障,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代表都带头种了,当天就拉走了,看来这次是真的有保障!”大家的思想开始转变,纷纷跟着种起了甘蔗。在杨保艳的示范带动和积极宣传下,如今干塘子村的甘蔗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5000亩,成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我算是第一批跟着杨代表栽甘蔗的,每年纯收入最少都有7万,之后可能还会扩大种植面积。”村民卢加华说。

  29年历练,从“跟着学”到“挑大梁”

  29年的代表生涯,杨保艳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面对纠纷手足无措的小姑娘,她已成长为一名能扛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人大代表。一头是村民们的家长里短、生产生活,桩桩件件都放在心上;另一头,是高新技术开发区落地在干塘子村委会,主动担当起政企民之间的“连心桥”,努力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并将企业的需求、村民的期盼,转化为一条条实在的建议。自1996年起,杨保艳先后提出“关于建设马塘镇干塘子村委会活动阵地的建议”“关于高新技术开发区氧化铝片区园区道路环境卫生责任落实建议”“关于解决干塘子村幕菲片区村寨电力不足的建议”等80余条。

  “有时候也会觉得辛苦,觉得很难,但是想想自己做的一件件事,挺有意义的。”二十九载春华秋实,杨保艳的脚步从未离开过生她养她的土地。从青涩懵懂到沉稳干练,她始终牢记人大代表的身份和职责,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用行动破解难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