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广南县四位身兼退役军人与人大代表双重身份的干部,以军人的坚韧与担当,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书写着履职答卷,用实际行动诠释“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誓言。
农娟:边疆文化的“守碑人”
作为退役女兵,农娟的办公室始终陈列着军旅相册,见证着她从“守边人”到“文化搭桥者”的转变。担任广南县文旅局局长后,她将军旅锤炼的“硬仗精神”注入文旅发展,打造“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文化品牌。2024年首届云南民歌大家唱文山赛歌会中,广南参赛歌曲《幸福花倮》获一等奖,《承恩塘小唱》等两首作品获二等奖,充分展现民族文化魅力。

作为人大代表,她聚焦文旅活县战略,推动坝美4A级景区提级改造,六郎城、坝美乡村旅居案例入选全省首批典型案例;建成句町夜花街项目,激活“夜经济”。广南获评“中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最佳康养旅居度假名县”,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六郎城”康养旅居模式获省委书记王宁肯定。她说:“文旅是连接军民情感的纽带,我要像守护边关一样守护群众的精神家园。”
张萍:民生安全的“守门人”
从二炮女通信兵到市场监管领域的“铁娘子”,再到人大代表,张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脱下军装,换上市场监管制服,张萍依旧保持着军人的雷厉风行。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中,她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组织能力,创新推出“网格化 + 军事化”监管模式。将全县划分为24个“监管战区”,每个战区都有明确的监管责任人和任务,如同军队作战一样,分工明确、协同作战。开展“凌晨突击检查”“夜市扫雷行动”都是亲自带队,常常天不亮就出发,深入到各个食品生产经营场所,仔细检查食品的来源、加工过程、储存条件等环节。查处不合格食品127批次,规范272家药店、3000余家餐饮店,实现全省唯一一个县城餐饮店无散装白酒泡酒销售县,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超百万元。
作为人大代表,张萍始终心系群众,积极履职尽责。她深知食品安全对于老百姓的重要性,为了提升监管效率和透明度,她深入调研餐饮单位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克服了技术难题和资金短缺等困难。最终实现2800余家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全覆盖,让老百姓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实时查看餐饮单位的后厨情况,吃得更加放心。在她的努力下,2024年以来,全县食品安全投诉率同比下降40%,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除此之外,全县连续四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邓永恒:乡村振兴的“冲锋者”
邓永恒,从陆军某部野战军战士转身为乡村振兴的实干先锋,将“当兵打仗”的攻坚精神,淬炼成扎根乡土的“硬核担当”。
在莲城镇工作期间,他走遍莲城镇35个村(社区)249个自然村,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全力推动饮水安全、路灯亮化、道路畅通等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三年来,为15个村小组成功争取逾千万元资金,硬化通村道路25公里,莲城镇在全县率先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目标。

作为人大代表,他聚焦产业发展痛点,累计提出涵盖农村公路、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建议11件。在防汛抗旱的紧要关头,他总是冲锋在前,身影出现在每一个险情现场,用行动筑起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防线。他积极招引建设的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园,成为全县农业产业标杆。通过创新“公司+村投+基地+农户”运营模式,成功带动1600余户群众稳定增收,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
“军人的战场在前线,乡村振兴的战场在广袤田野。我愿扎根于此,为乡村振兴‘冲锋’。”邓永恒说。
陆开志:社区治理的“兵书记”
从人民解放军战士到圆梦社区党委书记,陆开志将军队的纪律性融入社区治理。他依托人大代表联络室建立“收集—分类—解决—反馈”闭环机制,三年来推动解决电梯故障、绿化不足等民生实事47件。针对易地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需求,他招商引资24家小微企业,提供600余个就业岗位,后山蔬菜大棚每天可吸纳50余名老年人就业。

作为人大代表,他聚焦搬迁群众“后半篇文章”,建成社区就业帮扶车间、民族之家等服务阵地,实现680余名劳动力“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社区工作像绣花,要一针一线把民心缝紧。”他的履职笔记本上记录着群众诉求,从健康体检到养老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他说:“军人的职责是守护和平,社区干部的使命是守护小家幸福,二者初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