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山州的人大代表们主动靠前服务,那些扎根基层解民忧、俯身倾听传民声的点滴善举,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广大群众的生活,温暖了人们的心田。
沟渠淌暖:一渠清水润民心
“胡代表,您看这管子又被踩坏了……”文山市喜古乡车期村村民熊正明蹲在田埂上,手里捏着断裂的塑料水管,黝黑的脸上满是无奈。去年春耕时,喜古乡人大代表胡忠坤在地里撞见这一幕,老人粗糙的手指摩挲着裂口,像摸着自家受委屈的孩子。

胡忠坤走访群众
那天午后,胡忠坤跟着熊正明走了三里地,看他如何在别人的田埂间艰难布水管。“有时候水还没到地里,就先惹了一身气。”老人的话像石头砸在他心上。接下来的半个月,胡忠坤的鞋底沾满了各村的泥土,他记下谁家的地离大沟最远,谁家的水管常被碾压,夜里就在灯下对着地图勾画。
胡忠坤仔细梳理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随后向喜古乡人大主席团主席童志岳汇报并共同商议,最终形成《关于喜古乡车期村三面光沟建设项目的建议》。这份凝聚着村民期盼的建议得到文山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新建的三面光沟
今年5月,一条1350米长的三面光沟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沟渠一头与车期大沟相连,另一头蜿蜒伸展至百姓的田间地头,沿途还在适宜位置巧妙设置了出水口。需灌溉时,只需在沟内放入沙袋拦截水流,清澈的活水便会顺着各个出水口,精准分流到不同的地块。
看着清水沿着沟渠淌进干裂的稻田,一辈子与土地相依为命的阮德洪红了眼眶,声音带着哽咽:“以后要少费多少力气!”
泥路变坦途:步步踏稳民生路
马关县都龙镇茅坪小学的孩子们总记得,过去下雨天要踮着脚跳着走,裤脚沾满泥水不说,还常有人摔得满身是泥。马关县人大代表胡明昌第一次在雨中走访时,就看见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姑娘在水洼里打滑,他赶紧跑过去扶住,孩子却低着头不敢说话,校服已溅上了泥点。
“这路不修,孩子们的心气都要被磨没了。”胡明昌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这句话。于是,他挨家挨户听意见:“车子开不进来,一年要多费不少力气”“村民骑摩托也滑倒过”……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经过梳理,他提交了《关于修缮茅坪社区茅坪小学门口至二级路边柏丛坤牛圈路段的建议》。县人大常委会联合都龙镇人民政府快速响应,深入实地勘查,精心制定施工方案。项目资金迅速协调到位,施工力量高效集结,一条凝聚民心期盼的道路改造工程,在代表建议与政府执行力的无缝对接中拉开序幕。

新建的道路
历时4个月,这条曾令人寸步难行的“闹心路”迎来蜕变重生。如今,长380米、宽3.5米的崭新路面坚实平整。道路通车那天,胡明昌特意等在路边: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跑过,裤脚干干净净;看着农用车载着满车的农作物平稳驶过,司机笑着朝他挥手;看着放学的孩子在路边追逐,书包上的反光条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突然觉得,所有的奔波和牵挂都有了最好的归宿。
茅坪小学党支部书记陈贵斌说:“如今道路修缮完成,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师生营造了更加舒适、安全的氛围。雨天不踩泥,晴天不沾土,代表替我们说了话,政府为我们办了事!”
灯光照心窝:球场点亮夜生活
傍晚的霞光给西畴县柏林乡小集镇镀上了层暖融融的金边,院坝里的热闹却比光线更让人心头发热。骆云玉大妈在院坝里学跳广场舞,动作拘谨得像怕踩着什么;旁边的小伙子们在有限的场地打着篮球,球时不时就会滚出去,沾满泥巴后再被扔回来。他们依旧玩得不亦乐乎,这是西畴县柏林乡人大代表邓玉权一次走访时看到的场景。
仔细询问才知道群众的心愿,邓玉权盘算后发现,建设球场需要的资金数额较大。于是,他联合其他人大代表共同努力。经过代表们充分审议、现场票决,灯光球场建设被写进《柏林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成为柏林乡2025年必须落地的民生实事。

新建的球场
通过代表和乡干部的努力,项目争取到600多万元沪滇协作资金,其中300万元专款专用于建设多功能球场。
今年5月,球场终于建成了。四色跑道像条彩带绕着场地,标准化篮球场、气排球场、健身器材区一应俱全。灯光球场亮起来那天,骆大妈和姐妹们穿着统一的舞服,在音乐里舒展地旋转,脸上的笑容比灯光还亮;小伙子们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欢呼声震得灯光都似在摇晃;老爷爷牵着孙子的手,在健身器材旁慢慢教他怎么使用……

新建的球场一角
在文山大地,人大代表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却在一个个具体的民生难题前挺身而出——他们的背影,留在山间崎岖的助学路上,为困境儿童点亮求知的灯;映在纠纷调解的农家院落里,用耐心化解矛盾,让邻里重拾和睦;印在田间地头的产业基地中,手把手教技术、找销路,带乡亲们踏上致富路;他们穿梭在项目建设的工地上,紧盯施工质量让安全底线不松动,奔走在民生实事的调研中,把“人民满意”写进每一件实事里。这份温情,是设身处地的共情;这份担当,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正是这样一群人,让“人大代表”四个字,在文山大地上充满了重量与温度,也让这片土地的未来,始终饱含着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