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人大代表卢安林:坚守十八载 初心暖民心

作者:刘忠 李春红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8/12 11:26:50     点击数: 7308          

  从第八届到第十一届,麻栗坡县杨万乡铜厂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卢安林已连续担任杨万乡人大代表18年。十八载春秋流转,他用实干诠释担当,从家长里短的琐事到乡村发展的大计,桩桩件件都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在边疆村寨的烟火气里写下人大代表的履职答卷。


卢安林走访群众

  “只有守护好边境,群众才能安心过日子,产业才能扎下根,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的基础。”卢安林说,“这边境线不仅是地理界线,更是咱老百姓的‘平安线’‘幸福线’。”作为抵边村的“当家人”,为破解边情复杂、防控力量分散的难题,卢安林创新组建“人大代表+党员+民兵”三位一体巡防队,他自己带头穿上迷彩服,成了队伍里最“较真”的那一个。

  2021年以来,无论是烈日炙烤的三伏天,还是风雨交加的汛期,卢安林带领队员累计巡逻200余次,用脚步在4公里边境线上“刻”下了平安印记。疫情防控最吃紧时,他主动请缨驻守条件最艰苦的卡点——那里杂草丛生、毒蛇出没,其他同志半月换一次岗,他却一守就是一个月,严格排查每一辆车、每一个人。“卡点就是我的岗位,退一步就是失职。”他的坚守,让铜厂村成了边境线上的“安全岛”。


卢安林带头参加巡防队

  如今的铜厂村,不仅获得县级“边境幸福村”“民族团结示范村”荣誉,更建起了智能监控系统,巡防机制不断完善。但卢安林仍不松懈:“边境防控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18年的履职经验让卢安林对工作思路更加明确,他始终锚定“守边固防”与“富民兴村”的双重坐标,把筑牢边境屏障作为发展根基,把带动群众增收作为核心目标。在谋划产业发展过程中,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优势,向上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向下广泛倾听民意、收集群众对产业发展的想法。“铜厂村山多地少,过去是出了名的‘空壳村’,村民守着薄田饿肚子,邻里纠纷也常因‘穷’而起。”卢安林回忆道。

  依托曾在农业部门工作的技术积淀,卢安林不仅自己深入试验发展新产业,还专门邀请农技专家对全村土壤肥力、适宜作物种类开展系统性检测分析,最终敲定发展柑橘产业。他牵头成立杨万乡铜厂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争取上级产业资金建设柑橘种植示范基地2个,流转盘活1000余亩土地资源,推出“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由合作联合社负责柑橘的指导种植、加工和销售,保障稳定的市场渠道;农户以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就近务工增收。如今,铜厂村的柑橘园硕果累累,127户农户户均年增收5200元,村集体经济从“零”跃升至年收入15万元。“以前外出打工除去房租、水电、来往车费等,一年下来所剩无几,现在在家门口年收入两三万。”村民的笑脸,成了卢安林的“成绩单”。铜厂村的经济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村民人均纯收入也大幅提升。


发展柑橘产业

  18年的人大代表履职生涯中,卢安林每天都忙碌不停,将群众反映的大小事一件一件落实。“通过前期走访,对收集的意见建议按轻重缓急列出落实清单,同类事项就统筹推进,这样既不会落下任何事,也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效率更高,心里也更有底。”卢安林说。

  在卢安林十余本民情记录本上清楚地写着:“垃圾要及时清运,夏天蚊虫滋生,味道扰民”“村头路灯出现故障”……这些看似琐碎的“民生小事”,在他眼中都是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记录本上累计记录200余条社情民意,他通过“代表建议、村级协调、现场解决”三级办理机制,推动解决民生实事34件。他还四处奔走、多方协调,坚持为孩子们筹办“儿童之家”,为孩子们搭建温暖的成长港湾;面对困难群众无钱治病的困境,他毫不犹豫自掏腰包垫付医药费,解群众燃眉之急。

  卢安林先后荣获“扶贫好村官”“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如今,站在新起点的铜厂村,民族团结广场书声琅琅,美丽乡村建设井然有序,现代化柑橘种植基地硕果累累。卢安林依然带着他那本民情笔记,行走在强边固防、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用初心和坚守续写着边疆发展的新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