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金竹山资源再生车间,一幅“匠心传承”的图景映入眼帘,马关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李永芬正半蹲在高压配电柜前,左手捏着万用表探针,右手扶着新人,引导其辨识电路板上跳动的数据。

自2003年大学毕业后,李永芬便扎根边陲矿区,从基层电气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始终秉持“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超三天”的敬业精神,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360万吨/年采矿扩建项目是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项目之一,在建设期间,配套的 110kV变电站建设遭遇“瓶颈”,当时因南网和国网技术差异,审批流程漫长复杂,进度严重受阻。面对这一棘手难题,李永芬发挥在电气技术管理领域的丰富经验,与团队成员四处奔走,积极寻求专家指导。
为了抓住每一次与专家沟通的机会,她带领团队反复打磨技术方案,力求汇报材料全面、精准、有说服力。经过不懈努力,专家们认可了她提出的方案——《电流互感器置入改相方案》,该方案不仅巧妙解决了现场安装和线路规划受限问题,还避免了高额的投资成本。最终,变电站图纸顺利获批,将原本需3年的工期缩短至1年半完成,保障了360万吨/年采矿项目的电力供应,直接为企业节约成本超千万元。

不仅如此,李永芬还积极参与企业的日常科技创新工作,累计参与完成的创新项目创造了超 5000万元的利润。她参与的项目更是斩获文山州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云锡控股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以及华联锌铟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11项,并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6篇,拥有4项授权发明专利与23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用累累硕果彰显了科研工作者的担当。
在日常工作中,她深入一线,与工人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工作中的困难和诉求。在跳汰机调试期间,因疫情影响,国外工程师无法到现场,原装进口跳汰机控制程序被封锁,无法启动,导致生产工艺流程中断。得知这一情况后,李永芬迅速收集工人意见,并向公司提出自行调试设备的建议。

在公司采纳建议后,她与团队成员潜心钻研设备工作原理,自行编制控制逻辑程序。面对调试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她和团队毫不气馁,废寝忘食地反复总结、探讨与摸索,最终成功编制出跳汰机控制程序,让跳汰机顺利启动,保障了项目如期进行。更是将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打破技术壁垒。

身为人大代表,李永芬时刻牢记人大代表的职责与使命,经常在工作之余走访群众,注重收集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在一次走访中,李永芬发现公司周边不少村寨和学校的道路因年久失修、车辆碾压等原因,变得坑坑洼洼,每逢雨天更是泥泞不堪,不仅给村民日常出行带来不便,还给学校师生的上下学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李永芬积极协调争取支持,她所在的公司决定向周边村寨和学校的道路建设伸出援手,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在后续的道路修建过程中,李永芬还多次到现场查看施工进度和质量,与施工人员交流,确保修路工程有序推进。如今,一条平整宽敞的道路修好了,村民和师生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李永芬深知责任在肩,今后,她将继续履行好专业技术人员和人大代表的双重职责,持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为群众发声,为马关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