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层治理的“一线答卷人”,砚山县江那镇人大代表、嘉禾社区副主任何娟始终把人大代表的职责扛在肩上,将社区服务的温度送到居民心里。在“代表”与“社区干部”的双重岗位上,书写为民履职的生动篇章。
“巾帼从不让须眉”,这句话在何娟身上得到了生动诠释。2015年踏入嘉禾社区工作以来,她肩上的担子就没轻过——既是综治专干、妇联主席,又是网格员,后来还多了江那镇人大代表、社区副主任的身份。面对多重角色,她用行动交出了亮眼答卷。
嘉禾社区是典型的“人口密集型”社区,既有新建小区,也有建成20余年的老旧楼栋。社区外来人口多、人员结构杂,治安防控和民生保障成了老大难问题。对何娟来说,“5+2、白+黑”是工作常态,提前上班、延时下班早已成为习惯。“社区工作面对的是老百姓,干不好就会伤了大家的心,砸了党的牌子!”这是她在心里默默坚守的行动底线。
2023年夏季,社区盛世兴城小区的20余户居民接连反映“用水难”。水管老化导致水压不足,高峰期连基本洗漱都成问题,顶楼居民更是要提着水桶下楼接水。何娟得知后,连续蹲点小区:早上记录用水高峰时段,中午联系国祯自来水公司排查管道,晚上挨家挨户收集居民意见。在摸清水管老化导致水压不足、供水困难的根本原因后,她经过多番努力,牵头协调国祯自来水公司制定“管网改造方案”,又多次与第三方改造公司对接改造资金,由原来每户需要出资3000元的费用减少到990.7元,仅用60天就完成了老旧水管更换。当居民家的水龙头流出有压力的自来水时,70多岁的居民楚会奶奶拉着她的手说:“小何啊,你可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麻烦!”这样的事,在何娟的工作里还有很多。不管是周末还是深夜,只要群众一个电话,她准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哪怕自己生病,只要没倒下就坚守岗位。寒来暑往间,她用“连轴转”的付出,撑起了社区治理的“半边天”。
作为社区副主任兼人大代表联络室主任,何娟始终把“为民履职”放在首位。她提出创新试点建设、共享阵地聚合力,创新制度完善、规范运行提质效,创新活动开展、多元履职显担当,创新社会治理、赋能和美促安康“五大创新”工作法,以代表联络室为阵地,推动“大门常开、代表常在、群众常来、实事常办”。她不仅把4个选区的代表接待点设在代表家里,让居民随时能找到“代言人”;还联动“三官一师”(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打造“四网融合”机制,合力破解疑难矛盾,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区落地生根。截至目前,该机制已累计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问题240余件,真正让“为民履职”从承诺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2025年3月的一次“生死救援”,至今让居民们记忆犹新。当时,社区居民王佳(化名)因家庭变故患上抑郁症,一时想不开爬上8楼楼顶欲轻生。何娟接到消息后,一边往现场跑,一边梳理安抚思路。到达楼顶后,她没有急着“说教”,而是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拉家常、讲近况,用自己处理过的类似案例慢慢打开王佳的心结,最终成功将人劝下。之后8个月里,她每月坚持上门为王佳做心理疏导,直到王佳彻底走出阴霾,回归正常生活。有人问她“这么拼累不累”,她笑着说:“只要能得到群众认可,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在社区治理的“赛道”上,何娟始终保持着“钻劲”与“韧劲”。她牵头打造“民族团结展厅”“连心桥议事长廊”“金牌调解室”等特色阵地,让社区有了“文化地标”;还组织网格员常态化开展“网格夜话”“周一说事”等活动,把治理课堂搬到居民家门口。凭借多年经验,她成了社区里的“调解专家”,累计调解各类纠纷970余件,成功率超98%。“哪有什么诀窍,就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有时候一杯热茶、一个眼神,就能让怒气消一半。”何娟的“调解心得”,正是她“用真心换民心”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扎根基层,何娟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勤勉与担当赢得了口碑:云南省妇联“最美执委”、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荣誉章、砚山县创文“服务之星”、砚山县综治工作先进个人……2024年,她更是收获了“文山州最贴心人大代表”称号。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她对社区居民的赤诚。如今,何娟依然像一朵坚韧的蔷薇,在基层岗位上默默绽放。她带着“为民初心”继续前行——既要当好社区治理的“实干家”,也要做好群众利益的“代言人”,让每一份建议都转化为居民的幸福增量,用履职担当书写人大代表的使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