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人大杨代友:把“民生答卷”写在群众心坎上

作者:供稿:八嘎乡人大主席团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10/11 8:40:58     点击数: 2100          

午后的院子里,全自动洗衣机运转的嗡嗡声,透着满满的惬意。“以前靠挑水手洗,脏衣服常常堆成满满一盆;现在随时有清水,衣服天天换都能及时洗,家里再也没有异味了。”砚山县八嘎乡保地村新寨村小组的王大婶,拧着刚洗好的衣服笑着说道,话语中满是对如今便利生活的满足。

图片

图为杨代友了解群众诉求

“当时去新寨村小组走访,看到老人背着水桶往山下走,小孩放学回家先帮家里挑水。”砚山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保地村党总支副书记杨代友回忆起最初调研的场景,语气中满是感慨。了解到村民面临用水难题后,他连续多次到新寨村小组实地查看,挨家挨户记录诉求,从中找到用水问题的共性症结与核心矛盾,最终整理形成代表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寨村的人畜饮水改造项目顺利落地。

不仅如此,他还通过一次又一次走访了解群众诉求,为高六堆村小组争取到人畜饮水改造建设工程,让村民再也不用为“喝水难”发愁;为南老村小组推进村内道路建设,让泥泞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为戈嘎、箐脚村小组修建进村路挡土墙,解决了雨季塌方的隐患。这几项工程下来,累计争取项目资金近50万元,村民的生活一点点变了样。

图片

图为修路前的测算

随着群众诉求一点点得到妥善解决,杨代友的思想也在不断深化,他主动将服务群众的要求进行自我升级,把学习当作“必修课”。“政策学不透,跟群众讲不清,办事也没方向。”他说道。即便工作再忙,每天都会挤出时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抄在笔记本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标注出来,向乡党委或人大主席团请教。各级人大工作会议文件更是他的“手边书”,他逐字逐句研读,关键内容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走到哪儿带到哪儿,随时翻看。

虽然平时学了不少,但他从不说教,只用“接地气”的方式传递政策。村里开党员会,他不照本宣科,而是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进行点拨:“咱们学的惠农政策,就像地里的肥料,用对了就能多打粮、多挣钱”;村民家办红白喜事,他借着帮忙搭棚的间隙,跟大家聊宅基地法规、医保报销流程;甚至在村口小卖部,遇到村民唠家常,他也能顺势把“民生福利”转化成“柴米油盐的实在话”。四年多来,这样的“接地气宣传”开展了400多场,入户走访1000多次,那些原本生硬的条文,被他揉进家长里短,成了村民都能听懂的“贴心话”。

图片

图为杨代友宣讲党的好政策

学习不仅让他把党的好政策精准送到群众心坎上,更让他学会用理性、温暖的方式化解矛盾。“村里的矛盾大多是小事,但处理不好就会伤和气。”杨代友说。遇到邻里因宅基地边界争执,他先带着双方看政策文件,再讲“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碰到村民对集体项目有疑问,他拿着项目规划图,一条条解释资金来源、建设用途。

这些年,杨代友累计化解大小矛盾纠纷50余件,参与调解的纠纷超过100次,成了村民眼里“能说公道话、会解烦心事”的人大代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