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人大代表李友会:18年代表履职专注产业兴村

作者:牛世婷?刘星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9/18 10:05:03     点击数: 1113          

  她是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代表,更是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领路人,扎根基层18年,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着履职尽责的动人篇章,她就是文山州三级人大代表,文山市追栗街镇硝厂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友会。

  清晨的阳光洒在追栗街镇硝厂村委会,李友会开始了一天的走访工作。2006年,她到硝厂村任职,2007年当选镇人大代表,2010年当选市人大代表,一直到2021年又当选了州人大代表,这些年来,她的足迹遍布选区的每一个村落。

  “刚当选人大代表的时候,心情特别激动,但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从最初的迷茫到如今的从容,李友会用十八年的时间,一步步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履职之路。“人大代表就是要为百姓发声,帮群众办事。”

  大水井村的农耕路上,曾经坑洼不平,碎石遍布。这条环绕全村、通向田间的道路,是66户村民生产生活的必经之路。每到收获季节,村民们望着崎岖的道路发愁。在一次例行入户走访中,大水井村的村民们围着李友会,纷纷诉说着这个出行难题,李友会仔细倾听,认真记录。

  在2022年召开的文山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李友会正式提交了“关于大水井村修建农耕路的建议”。该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很快协调落实了9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道路修建。工程于2022年7月3日正式动工,于同年9月15日顺利完工。如今,一条平整坚实的农耕路蜿蜒在村内和田野之间,全长10公里,惠及全村66户农户,覆盖农田1000多亩,彻底解决了村民农业生产和运输的难题。

  硝厂村委会曾是追栗街镇有名的烤烟种植村,全村500多户人家都栽种烤烟,最高峰时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然而近年来,受传统烘烤方式的制约,许多烟农不堪重负,转而改种玉米、辣椒、甘蔗等经济作物。低谷时,全村烤烟种植面积仅有20余亩,只剩下1户还在苦苦坚持。

  为了帮助村民重振烤烟产业,2024年,李友会组织干部和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的电烤房技术,并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到260万元资金,在硝厂村委会大田村建起了20座现代化电烤房。如今,烟农只需将采摘的烟叶送到烤房,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烘烤,9至11天便能取回烟叶。

  电烤房的建成还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种植热情,今年烤烟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70亩。这些电烤房不仅满足了硝厂村委会的需求,还惠及马塘、平坝等周边乡镇的烟农。

  “乡村振兴,关键要靠产业带动。”李友会始终坚信这一点。为了更好地帮助硝厂村委会的村民发展产业,她还主动联系农业部门和相关企业,组织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4次,培育出8名致富带头人。在她的推动下,全村流转土地1100亩种植甘蔗,发展西门塔尔牛养殖24头,生猪养殖86头,生姜种植30亩。一个个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每到收获时节,田间地头尽是忙碌的身影,村民们脸上绽放着笑容,对未来充满希望。

  对于未来,李友会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她计划在硝厂村委会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辣椒加工厂,该加工厂将能够生产辣椒面等多种辣椒加工食品,通过超市和电商等多个渠道销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这将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让硝厂村的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