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山市东山彝族乡人大主席团紧扣“一事一小组、半年一视察、半年一报告、一年一测评”的常态化监督工作机制,组织23名市、乡人大代表,对2025年由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十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情况开展集中视察。
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项目现场,看进展、听民意、询实情、督实效,以实一线监督,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民生实事从“纸面”落到“地面”。
把履职脚步印在项目现场
视察组先后到荒寨村香艳梨种植产业基地、小马场民族村寨旅游提升项目、七小二产业园等六个项目现场。“这套冷链设施能否有效解决储存难题,预计能带动多少农户增收?”在香艳梨项目现场,代表们细致查看新建的冷库、温室大棚和分选棚,围绕产业带动、技术管理、市场销路等关键问题,与项目负责人深入交流。

行至G248公路沿线,新安装的具有彝族特色的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代表们详细了解了灯杆材质、光源性能及后期维护方案;在“十百千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建设项目点,代表们察看了智慧菇房建设和基础设施提升情况,围绕项目整合资源、发挥综合效益提出了中肯建议。整个视察过程中,代表们边走边问、“刨根问底”。
让监督机制贯穿项目全程
此次视察,是东山乡自2021年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以来,对第五批10个项目的中期“检阅”。五年来,东山乡累计票决实施的50件实事,从道路硬化、人饮安全到人居环境整治,再到如今的食用菌、香艳梨等特色产业培育,见证了民生需求的变迁与升级,也构建了“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的完整闭环。

视察不是“一看了之”。根据“一事一小组”原则,乡人大主席团为每个项目都成立了由相关领域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通过定期联系、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跟踪。本次集中视察后,各监督小组将形成专项视察报告,客观反映进展、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为年底的满意度测评提供重要依据。
以代表之为回应人民之盼
“以前是政府定实事政府办,现在是我们代表投票定项目,还要全程盯着干,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看到村里的路宽了、灯亮了、产业旺了,心里特别踏实。”乡人大代表黄桃乾在座谈时感慨道。这种“主人翁”意识的增强,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体现。
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视察所见所思,踊跃发言,既有点位上的具体询问,也有全局性的优化建议,现场气氛热烈。民生实事票决制和监督工作机制,将人大监督权、决定权与民众诉求紧密结合,打通了民意表达的“最后一公里”,使政府决策更贴地气、更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