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人大】富宁人大:以监督实效书写边疆民族地区民主答卷

作者:供稿:富宁县人大常委会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10/11 8:35:25     点击数: 2849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开放的前沿阵地,富宁县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立足监督、专题调研、专题视察、代表履职等核心职能,锚定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民族团结、民生改善关键任务,既为全县发展保驾护航,也为边疆民族地区人大工作创新探索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图片

锚定发展大局:

专项监督激活产业与开放双引擎

图片

富宁县依托全国县域最大八角种植面积、云南神火90万吨绿色水电铝材一体化项目及“通边达海”交通格局,正加速从传统农业县向“绿色工业+特色农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县人大常委会将监督重点聚焦发展关键领域,推动政策落地与项目见效。

图片

图为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产业发展

在产业发展上,围绕“绿色铝循环发展示范基地”目标,以铝产业集群培育为核心,通过听取专项报告、组织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实地督导产业园区建设等方式,全程跟踪场平、道路、供电、供气等配套项目推进。目前,云南富宁产业园区已集聚企业24家、落地项目31个。针对下游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协同性待提升等问题,人大代表提出加强科创投入引进高端企业、增强要素保障提升产业聚集能力等建议,被纳入县政府产业规划并推进落实。

图片

图为富宁产业园

在对外开放领域,县人大常委会紧盯富宁作为连接泛珠三角和越南开放大通道的定位,对富宁港及港口经济、30户以上自然村硬化道路项目、田蓬口岸等开展专项监督,推动关键难题得到妥善解决。如今,富宁港连接平陆运河、助力云南向东通江达海的枢纽功能加速凸显;农村公路短板逐步补齐,边境乡镇路网衔接更顺畅;田蓬口岸顺利开通,标志着富宁从“内陆边城”走向“开放前沿”。加之云桂高铁高效联通,富宁已构建起面向越南及南亚的跨境经贸新通道,2小时直达昆明、6小时抵达广州,与滇中、北部湾、粤港澳大湾区时空距离缩短,开放型经济动能持续增强。

图片

坚守生态底线:

执法检查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图片

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宁县森林面积达440余万亩,其中八角经济林木73.15万亩,覆盖全县13个乡镇1845个村小组,占经济林木总面积的56.4%。县人大常委会将生态保护作为监督重点。

图片

图为生态环境

一方面,扎实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生态环境状况、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报告,重点关注林地保护利用、有害生物防治、大气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生态修复。针对森林病虫害问题,组建专项监督组深入乡镇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助力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

另一方面,在2025年监督计划中进一步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图片

聚焦民族团结:

精准监督巩固民族团结创建成果

图片

富宁是壮、汉、苗等六民族世居的边疆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5.3%,2021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县人大常委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监督全过程,通过专项监督、代表履职、文化保护等举措,推动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在监督层面,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纳入年度重点监督议题,听取和审议巩固提升工作推进情况报告,重点检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干部人才培养使用等落实情况。针对瑶族山瑶支系等特殊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开展专项调研,为政府精准制定帮扶政策、补齐民生短板提供依据,切实解决特殊少数民族发展难题。

图片

图为迎接各民族参与“陇端节”

在文化保护领域,高度重视《坡芽歌书》《壮剧》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通过调研坡芽文化开发利用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推动打造富宁至坡芽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扫码收听坡芽山歌;推动《坡芽歌书》融入中小学美育课程,实现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积极支持壮剧展演活动,让壮剧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组织人大代表参与“陇端节”“花山节”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引导代表宣传民族政策、调解纠纷,进一步增进各民族“五个认同”。

图片

心系民生福祉:

多元监督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图片

富宁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监督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专项审议+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代表视察”多元模式,解决群众在教育、医疗、民生实事等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教育领域,开展全县幼儿教育工作评议落实情况“回头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意见建议75条,全部转交相关部门并跟踪监督落实;针对乡镇幼儿园师资不足、学前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督促教育部门新建县第六幼儿园、扩建县第三、第五幼儿园教学楼,新增公办园学位720个。今年,计划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执法检查问题清单开展“回头看”,就全县教育综合改革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及询问,保护教师合法权益,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医疗民生领域,一方面持续紧盯殡葬市场价格秩序,推动政府将殡葬延伸服务收费项目从86大项108小项精简优化至7大项18小项,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另一方面连续对全县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开展评议,通过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暗访、体验式就医等形式推进,并以“回头看”压实整改责任。今年,将专题听取和审议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情况报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守护群众就医权益与“救命钱”安全。

在民生实事办理上,自2023年起创新推行“重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并对票决项目实施全程监督。每年听取当年度票决项目实施情况报告,跟踪监督闭会期间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组织代表实地视察和分组督导,推动“农村安全饮水”“老旧小区改造”“八角、油茶低效林改造”等实事项目落地,惠及群众20余万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针对“编外人员待遇保障”“中小学大宗食品配送审议意见整改”等热点,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34份调研报告,均转化为县政府具体工作举措。

图片

以监督实效:

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新答卷

图片

自2023年富宁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县人大常委会累计开展专项工作监督47次、执法检查9次、专题询问3次、专题质询1次、代表视察6次、工作评议4次、任后监督3次、专题调研34次。2025年计划持续开展专项工作监督16次、执法检查3次、专题询问2次、代表视察2次、工作评议3次、任后监督1次、专题调研12次。

同时,富宁县人大常委会持续深化“两个联系”机制(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组织代表参与“代表走访月”活动,升级代表“家站室”,依托线下阵地和智慧平台倾听民声、汇聚民智。以“数字人大一体化平台”为核心载体,推动人大工作数字化转型,实现民意办理闭环、代表选民24小时在线互动,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具活力。

下一步,富宁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紧扣“兴边富民及革命老区振兴示范县、绿色铝循环发展示范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发展定位,以更精准的监督、更务实的举措,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富宁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