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人大】砚山:
构建预算监督闭环体系 让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作者:李荀霏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10/22 21:08:59
点击数: 987
砚山县人大常委会紧扣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聚焦县域预算编制中“精度不足、效益不优、约束不强”的痛点问题,立足人大预算监督法定职责,从战略定位、关键环节、监督实践、成果转化四个方面明确工作要求,为全县预算编制高质量发展划定清晰“监督坐标”,切实以精准监督夯实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力根基。
明确定位:
把预算打造成“政治账本”与“民生保障本”
“预算绝非简单的财政收支计划,更是体现政策导向的‘政治账本’、关乎群众福祉的‘民生保障本’。”砚山县人大常委会在工作部署中,明确强调预算编制的战略意义。
在法治执行层面,要求严格对标《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坚决恪守“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原则,从源头规范政府支出行为;在民生保障层面,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教育“双减”政策落实、医疗卫生服务提质等重点民生领域,作为预算保障核心,确保民生支出占比持续提升;在改革推进层面,全力推动零基预算改革落地见效,打破传统“基数+增长”的编制模式,引导财力资源向县域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发展项目集聚,让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为切实提升预算编制质量,砚山县人大常委会精准锁定四大关键环节,打出“组合拳”:一是全口径统筹,实现“一本预算”全覆盖管理。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与政府非税收入、支出责任全面统筹整合,避免资金“碎片化”;二是精细化编制,严格要求强化项目前期论证、细化支出标准、精准核算数据,坚决杜绝“笼统账”“糊涂账”,确保每一笔资金去向清晰、用途明确;三是绩效化导向,构建“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绩效管理闭环,要求预算项目同步设定量化绩效目标,评价结果直接与后续资金安排挂钩;四是风险化防控,严守政府债务限额“红线”,优先保障化债资金安排,建立常态化财政运行监测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财政风险的底线。创新履职:用“全链条+协同化”让监督落地见效。
秉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的理念,砚山县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方式,推动预算监督从“事后审查”向“全链条介入”转变。一方面,深化“预先审查”机制,组建由财经专家、人大代表组成的专业审查团队,提前介入政府预算草案编制过程,重点审查收支平衡、民生保障、重大项目资金安排等关键内容,严把预算“源头关”;另一方面,建立“季度调研+半年督查+年度评估”的常态化监督机制,对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资金开展“穿透式”跟踪,实时掌握资金拨付、使用效益情况,紧盯预算“执行关”。同时,强化协同联动,与县财政局、审计局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审计—整改”闭环管理体系,形成监督合力,确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为将监督成效转化为预算编制规范成果,砚山县人大常委会提出三项“到位”要求:一是政策学习理解到位,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学习零基预算、全过程绩效管理等新政策、新要求,确保编制人员准确把握改革方向;二是问题研讨破解到位,结合县域实际,针对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三是纪律执行落实到位,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