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人大】砚山人大:创新实践筑牢营商环境“基石”

作者:许杏春 钟荣慧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11/10 21:51:50     点击数: 1547          

近年来,砚山县人大常委会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创新构建“代表筑基、调研破题、活动赋能、典型引路”四大工作体系,以精准履职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激发活力的实践效能,全方位护航县域营商环境持续提质升级。

选优代表强根基  织密政企“连心网”

县人大常委会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从代表选举与履职服务双向发力,确保企业诉求“传得快、办得实”,与县委工作要求同频共振。

图为人大调研组到企业了解情况

精准选配,夯实履职基础:坚持“优结构、强能力、重实绩”原则,多渠道考察吸纳县域铝产业、手工业、环保再生能源、养殖业等领域的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及一线工人,将政治素质高、行业代表性强、履职意愿足的优秀人才纳入人大代表队伍。2021年换届选举后,共产生企业界县级人大代表7名、州级人大代表5名、县人大常委会委员2名,为营商环境建设注入专业力量。

精准服务,畅通联络渠道:建立完善县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委员会联系县人大代表工作机制,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常态化联络制度,消除联系盲区,确保每年至少2次精准对接企业代表,高效收集发展难题与政策建议。针对企业代表“经营忙、履职时间紧”的痛点,主动上门对接、灵活安排履职活动,为企业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依法履行代表权利提供便利支持。

深化调研破难题 找准优化“发力点”

以常态化走访、精准化监督为抓手,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深挖营商环境堵点难点,推动问题整改落地见效。近年来,聚焦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政务服务大厅建设项目及“高效办成一件事”等重点领域,针对惠企政策落地情况开展专项监督,累计提出企业手续办理繁琐、政策知晓率低等25条针对性意见建议;紧盯产业园区配套短板,就机构联盟建设、“全程代办”“容缺审批”等关键环节建言献策,形成审议意见“问题清单”闭环督促整改。

图为人大调研组到学校了解情况

通过靶向监督,营商环境软硬件全面升级:县政务服务中心二楼大厅顺利搬迁运行,32家县级部门1142个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应进必进”,组建130余人帮办代办队伍,建成“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彻底破解企业群众办事“多门跑、折返跑”难题,实现“只进一门、高效办成”。

创新活动激活力 激活发展“新动能”

以多元化代表活动为载体,强化全链条监督、专业化赋能,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提质增效。

沉浸式督导促服务提速:深入开展“凝心聚力促发展、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组织行业代表全程跟踪企业工商登记、环评、安评等流程,沉浸式体验企业入驻服务质量;累计开展“四上”企业及大个体调研指导53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机制,2025年1-10月32名包保干部深入144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督导,发现的16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整改率100%。

制度化保障固监督成效:开展《砚山县帮扶产业项目资产常态化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3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将监督成果转化为制度保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良性培育格局。

专业化赋能解发展难题:组建招商营商、工业产业发展、财政经济等代表小组,建成绿色铝产业发展专业代表工作站,吸纳16名经济、规划、交通、环保等领域专业代表进站“把脉问诊”。建立“收集-交办-督办-反馈”全链条机制,针对园区公共卫生间建设、车辆停放规范等建议,推动制定《云南砚山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整改方案》,明确“五大任务(具体包括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优化、环境整治提升、安全隐患排查、管理机制健全)”,实施“三个月集中攻坚+分阶段推进”机制,细化责任清单与时限,持续改善产业发展硬件条件。

典型引路聚合力 树立履职“好榜样”

深化“融媒体+人大”工作模式,聚焦代表履职风采,以榜样力量凝聚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通过“七乡人大”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开设履职风采专栏,常态化挖掘、宣传“最贴心人大代表”助力营商环境建设的典型事迹,生动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责任担当。2024年以来,累计发布企业代表履职视频7条、图文信息16条,有效激发广大代表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