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人大】文山市人大:民主决策+精准监督 助推城市焕新颜

作者:张正兰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10/10 16:40:20     点击数: 4753          

  近年来,文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守“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引领,精准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等核心职能,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为文山城从“旧貌”到“新颜”的蜕变注入动力,用人大担当书写蝶变答卷。

  民主决策锚方向 城市发展贴民心

  “城市发展为了谁?”这是文山城蝶变的核心命题。文山市人大以重大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为抓手,构建“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的“四单模式”,将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决定、监督、评价全环节纳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轨道,让群众成为民生实事的建议者、决策者、监督者和受益者,确保城市发展与群众期盼同频共振。

  图为市人大监督老旧小区改造

  自2021年起,文山市人大多渠道、多频次征集民生实事建议项目1000余件,梳理汇总后纳入市乡两级“民生实事项目库”,再经人代会票决确定民生项目。截至目前,市级累计票决产生重大民生实事项目40个,涵盖城市更新、供水保障、绿美建设等领域,总投资达42亿元。从老旧小区改造的优先顺序到口袋公园的选址方案,均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建议,让城市发展从“政府独奏”变为“全民合唱”。

  精准监督强根基 民生工程见实效

  监督是人大履职的重要手段。文山市人大聚焦城市建设管理关键领域,从“城管革命”到城市精细化治理持续发力,通过调研检查、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等刚性监督,推动政策落地、项目见效,为城市蝶变筑牢根基。

  图为开展城管革命专题询问

  在基础设施补短板上,紧盯“两污”治理、老旧管网改造等重点工程。针对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持续监督第一污水处理厂建设、盘龙河污水管道维护;面对城市内涝,全程跟踪53个易涝积水点整治,显著提升城市韧性。

  城市更新提质方面,重点监督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入户走访、代表评议收集群众意见,推动122个老旧小区完成“逆生长”,建成19975套公租房。地质队小区改造后,不仅解决用水用电难题,还建成微公园、文化长廊,成为监督成效的生动案例。

  图为人大调研盘龙河治理

  生态环境改善上,以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抓手,推进151个环保问题整改,完成率达86%;聚焦绿美城市建设,督办口袋公园建设、绿地提质,累计建成口袋公园48个,新增绿地22公顷,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

  此外,在历史遗留问题整治中,推进142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历史遗留问题销号,解决61117户约20万人的住房及水电问题;城市交通领域,改造老旧路面138万平方米、人行道45万平方米,优化公交、出租车、网约车及共享电动车配置;城市安全方面,推动建立应急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预警能力与应急响应能力。

  代表履职激动能 群众力量显担当

  人大代表是连接群众与政府的桥梁纽带。文山市人大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让代表成为城市蝶变的参与者、推动者和监督员。

  民意收集环节,依托代表工作站、联络室,组织代表开展“接待日”“走访周”,及时将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意见转化为履职依据。针对“街道六乱”“停车难”等问题,代表提出相关建议,推动实施“城管革命”,拆除违章搭建15.19万平方米,规范施划停车位11280个,打造“门前三包”示范街11条。

  项目推进过程中,组织代表全程参与民生工程监督,从方案论证到竣工验收“零距离”跟进,及时解决施工扰民、质量瑕疵等问题。盘龙河综合治理项目中,代表多次沿河巡查,提出“截污纳管与生态修复同步推进”的建议被采纳,如今的盘龙河已从“臭气熏天”变身“绿色绸带”。

  基层治理层面,代表带头参与“红色物业”建设、网格管理。有代表提出加强公建项目物业服务企业监管的建议,推动成立“红管家队伍”“治安服务队”;新平街道腾龙社区代表牵头搭建议事亭,建成幸福食堂、少年儿童之家,解决“一老一小”就餐难、托管难问题,让精细治理的暖意渗透城市末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