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延安行 一生延安情

作者:彭录开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4/3/26 0:02:37     点击数: 52598          

  延安,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我内心世界向往已久的地方。至今,我仍然记得,小时候,家里挂着两幅年画,一幅是毛主席画像,另一幅是革命圣地延安,延安画上写着两句话: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光芒四射。宝塔山为何会光芒四射?就这样,延安,成了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终于圆梦延安。时隔十余载,在延安的点点滴滴,所见所思所悟所获,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那是2011年的一个盛夏,怀着朝圣的心情,带着求知的愿望,我和单位干部职工走进了朝思暮想的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红色教育。第一次来到心中的革命圣地延安,亲眼目睹了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枣园的灯光和杨家岭会堂。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紧张有序,无论是史实丰富、脉络清晰的现场讲解,还是感知伟人的实地参观,无论是宝塔山下的庄严宣誓,还是深情学唱的陕北民歌,我一直被感染着、激动着、思索着、感悟着。如今,我耳边时常响起高亢的陕北民歌、安塞腰鼓、庄严的宣誓,还有贺敬之动情的咏诗声,南泥湾大生产的革命歌声,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讲话……正是这些声音,汇成了延安十三年伟大史诗的壮美乐章!

  延安是生长精神的红土地。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烽火岁月中创造了以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整风精神等为主体的伟大延安精神。走近延安,我第一次深入思考延安精神、党的优良作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那就是不忘艰苦卓绝的历史、不忘看齐意识的要求、不忘矢志不渝的信念。

  当前,正值全州开展“弘扬延安精神、团结奋斗促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我不由想到了“窑洞对”这个故事。1945年7月,在著名的延安“窑洞对”中,毛主席的回答揭示了人大制度的核心理念,这就是人民主权理论和民主监督理论。当年的“窑洞对”,是一个善意的提醒,是一种警示的告诫,是一记长鸣的警钟,是一次政权建设的经典之谈,更是一种庄严的宣示!今天,根植于中国土壤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跳出黄炎培所说的“历史周期率”的“秘诀”,就是对“窑洞对”最好的历史回答,就是从人人起来负责,让人民监督政府到“四个全面”的治国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们的答卷正在书写。作为处在这个伟大时代的人大工作者,要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人民代表人大制度,紧跟党中央和省、州党委的决策部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将延安精神植入灵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血脉,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扛起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担当、扛起热爱人大事业的历史担当、扛起勤学善思的学习担当、扛起吃苦奉献的思想担当、扛起敢于负责的责任担当,当好新时代人大“答卷人”,为实施“3815战略”文山行动,助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实践新篇章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延安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养分和动力源泉。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延安精神始终激励着我。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若有机会,我要再次去延安,再次去倾听那历史深处的回响,再次去瞻仰那片绚丽的中国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