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麻栗坡这片土地的鲜明底色。著名的老山、扣林山坐落于猛硐瑶族乡境内,这里作为“老山精神”的主要发源地,每逢清明节、“4·28”前后,大量参战老兵和社会各界人士都会前往麻栗坡重游战地、祭扫烈士。
为扎实做好祭扫服务保障工作,猛硐乡党委、人大、政府聚焦落实祭扫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村委会、村小组、相关人大代表和群众。特别是在铜塔村委会和猛硐村委会,创新融合人大代表联络室与退役军人服务站职能,以“站室合一”为纽带,探索“专班+服务+传承”模式,让烈士祭扫服务更具“力度”“温度”与“深度”。
图为铜塔村委会退役军人服务站与人大代表联络室共同为老兵提供的茶水服务站
专班联动强保障 精准服务有“力度”
在服务期间,铜塔村委会和猛硐村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室的作用,由辖区内县乡人大代表收集每日前往祭扫的人数、祭扫情况和服务需求,并与退役军人服务站协同工作,实现站室职能合一、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同研判次日、下周、本月祭扫服务的重点工作。
同时,分别组建“烈士祭扫服务专班”,成员包括县乡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以及党员志愿者等,并在村委会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站。当参战老兵和社会各界人士进入辖区,便有工作人员跟进服务与讲解,递上“暖心茶”,共叙军民情谊,让老兵感受回家的温暖,也让社会各界了解老山、扣林山,了解猛硐和麻栗坡。今年2月下旬以来,服务专班已成功为300余名老兵和烈士家属协调解决交通、食宿等30余个实际问题,开展讲解服务20余次。
老兵讲述“活历史”军民情感有“温度”
人大代表联络室与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开展“战火记忆·老兵说”活动,邀请参战老兵与烈士后人现场深情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战役历史。积极联动学校培育“红领巾讲解员”,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承红色记忆。人大代表侬家所感慨道:“老兵们曾用生命捍卫边疆安宁,如今我们理应用实际行动守护他们的荣耀,能为他们服务,是因为我们之间情谊深厚。”
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5场“红色故事会”,覆盖村民及青少年达1000余人次。通过老兵们的亲口讲述,让大家更深刻地领悟革命先辈的伟大牺牲精神,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主义热情。
亮明身份搞服务 代表履职有“深度”
在谋划祭扫服务保障工作,以及融合代表联络室和退役军人服务站职能之初,充分考虑了服务保障队伍的构成。无论哪一级人大代表,只要社会各界人士来访,代表们都会亮明身份,为参战老兵、烈士家属提供服务。一方面,收集辖区群众在服务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此优化服务保障措施;另一方面,主动征求参战老兵、烈士家属的意见建议,整合各方力量,解决他们面临的急难问题。
今年以来,两个村委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5条,参战老兵、烈士家属意见6条,每条意见建议都得到落实与回应。县乡人大代表盘文祝主动协调资源,联合爱心企业为烈属捐赠衣物、棉被等生活物资。同时,建立“困难烈属帮扶台账”,每年建军节走访慰问烈属,帮助解决住房修缮、医疗救助等难题。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