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新华网“西部的一百个‘想不到’”第38期关注了云南山坳坳里实现“澳龙自由”的奇事,之后“文山澳龙”频频上榜微博热搜,人们的目光聚焦在了丘北官寨上。

图为官寨全貌
官寨乡地处丘北县西北部与泸西、师宗交界,北隔南盘江,水资源丰富。如今这儿正书写“一只龙虾带富一方”的动人故事。但过去,却面临着主导产业不突出、基础设施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等问题。发展什么产业?怎样发展?这些难住了他们。
那时,县、乡人大代表张云和其他人大代表一道,紧扣“产业兴乡”目标,创新“党建+公司+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多次赴重庆、个旧等地考察,敏锐捕捉到澳洲龙虾养殖的商机。“官寨地处北回归线,与澳洲南回归线地区气候相似,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在乡人大主席团会议上,张云的提议得到全票通过。
2022年,在人大代表推动下,官寨乡投入11万元启动8.6亩试养项目。水质监测、技术培训、市场对接,张云带着代表小组全程跟进。当首批1.2吨龙虾以每斤50元价格俏销市场时,这个小乡镇炸开了锅:“人大代表给我们指的这条路,真行!”

图为官寨乡养殖的澳洲龙虾
尝到甜头的官寨乘势而上。2023年,乡人大主席团将“扩大澳洲龙虾养殖”列为重点督办项目,协调流转160亩土地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去年进行了160亩虾塘养殖和200亩稻虾养殖,总产值超260万元。”张云介绍。
今年,20多个虾塘错落有致,110万尾虾苗在清澈的南盘江水中欢快生长。“稻虾共生模式让每亩稻田增收3000元,我们的‘云上白露香’‘云官大米’还成了伴手礼。”人大代表联络室里,张云算起了增收账。
昔日产出甚少的“鸡肋田”,如今成了的“聚宝盆”。清晨,村民们戴着斗笠在虾田撒生态饲料,日结的百元工钱让他们笑意盈盈:“当起‘龙虾保姆’,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工作呢”。隔壁分拣车间的村民们手上麻利地给蓝龙虾“穿冰衣”,嘴上算着账:“丰收期天天都是爆单,比外出打工强”。

图为人大代表张云展示官寨的澳洲龙虾
更让乡亲们热心的是,土地流转金像铁杆庄稼般稳当,年终算账时家家户户都能分到红,村头公告栏贴着鲜红的收益榜,村集体收入也有了稳定的着落。“这蓝龙虾不简单,钳子夹着三条财路——土地领‘工资’,干活拿现钱,年底还有‘年终奖’。”村民们感慨着。
发展澳龙产业的同时,人大代表们不忘“长短结合”。在蚌郎村,代表们推动建成千亩澳洲坚果基地;在白马寨,100亩“共享稻田”变身网红打卡地。“现在全乡有23名人大代表结对帮扶养殖户,我们还建立了‘代表+专家’技术服务机制。”乡人大主席梁栩松介绍道。
从试养成功到产业集群,从“输血”帮扶到“造血”振兴,官寨乡的“澳龙自由”背后,是人大代表们为民服务和履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