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人大】马关:代表票决民生事 健康红利送到家

作者:钱成梭 曾远庆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8/15 11:56:48     点击数: 9555          

  “以前去趟县级医院要转两趟车,现在走几步路就能看病,还能直接刷医保。”68岁的王大妈在木厂镇中医便民门诊候诊时的感慨,道出了马关县重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落地后,群众在医疗卫生领域感受到的真切变化。从乡镇到社区,从中医门诊到综合诊疗,一个个便民服务点的兴起,让“看病难、看病远”的困境成为过去。


图为群众到便民服务门诊理疗

  马关县人大常委会推行的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有着一套严谨而接地气的流程。每年,县人大常委会联合政府各部门通过社区公示栏、政务网站、直播活动、代表走访等渠道,向全县群众广泛征集“急难愁盼”问题。


图为塘子边社区便民服务门诊

  2024年收到医疗卫生类建议4条,其中“在乡镇设中医门诊”“让专家下沉基层”等诉求反复出现,被列为重点候选项目。结合群众的诉求,县政府组织卫健、财政等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将零散的民意梳理成1个具体项目,再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初审。人大代表们带着这些项目草案深入村组调研,在山车街村委会的座谈会上,陶大爷那句“腰痛得直不起身,却舍不得花车费去县城”的倾诉,让“中医便民门诊建设”项目的必要性愈发清晰。经过多轮修改完善,最终形成票决候选项目,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表决。

  2025年2月,在马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194名人大代表投下表决票,“马关县便民服务门诊建设”以192票通过,与其他9个项目共同入选年度十大民生实事,获得专项资金支持。那张印着项目名称的表决票,就这样将群众的健康期盼,转化为政府必须兑现的“军令状”。

  票决通过后,为项目落地按下“快进键”。全县8个乡镇(街道)分别设置中医便民服务门诊,配备针灸仪、煎药机等基础设备,并从县中医院抽调骨干医师定期坐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中医服务。

  马白镇南山幸福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气高涨。新刷的淡绿色外墙还带着涂料的清新,门口“今日巡诊专家”的通知一贴出,10个预约号10分钟内便被抢光。李医生给居民测量血压时的细致叮嘱,从饮食细节入手的健康指导,让基层诊疗不再局限于“看病”,更延伸到了“防病”的健康管理层面。

  在山车街中医便民门诊里,150平方米的空间被科学划分成针灸、推拿、煎药三个功能区,主治医师张玉蓉现场指导村医的场景,展现着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75岁的陶大爷趴在理疗床上做艾灸,热得冒汗却笑得开怀:“去年腰痛得睡不了觉,现在每周来两次,已经能下地种菜了!”患者留言簿上那句“人大代表票决的项目,就是管用”,道出了群众对这项民生工程的认可。

  马关县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门诊更是成了“人气王”。中医师王剑飞坐诊后,日均接诊30余人次,走廊加凳仍供不应求。68岁的李奶奶腰椎疼痛多年,在“家门口的三甲号”诊疗后,扎完针就能自行下楼,她竖起的大拇指,是对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最生动的点赞。


图为王剑飞医生为群众看病

  项目投用6个月来,8个门诊累计接诊8万余人次,其中65%是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颈椎等患者,为村民节省往返车费、挂号费约60万元。更显著的变化是群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从101%升至107%,曾经“小病硬扛”的观念,被“主动就医、定期检查”的新习惯取代。

  县人大代表刘明洪的夜间走访,则体现了票决项目的持续优化机制。当他在塘子边社区卫生服务站记下“建议增加儿科夜间门诊”的群众呼声时,也让大家看到:人大代表票决的民生实事,不是一投了之的“终点”,而是持续倾听民意、完善服务的“起点”。

  从“看病难”到“看好病”,从“群众跑”到“医生跑”,马关县中医便民服务门诊的落地,是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制度的生动实践。而这仅仅是序章,随着更多票决项目的推进,从教育到电力,从养老到未成年人保护,一张张代表选票正化作一幅幅民生实景图,让群众的幸福清单不断拉长、写得更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