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教室里的灯亮堂了,食堂蒸饭再也不夹生,多媒体设备也能正常用了!”砚山县维摩彝族乡海子边小学的教师们谈及校园变化,总会提起人大代表的暖心助力。这是文山州人大常委会以精准监督破解教育难题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州人大常委会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用好用活监督“组合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规划图”变为“实景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监督权。”文山州人大常委会深谙此道,将调研走访作为监督工作的“先手棋”。为破解教育发展瓶颈,组建专项调研组,走遍8县(市)部分学校,梳理近四年共42件教育领域议案建议,收集信访及社会反馈问题300余条,最终锁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教育经费保障不足、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校园安全工作措施有待细化等核心症结——这些问题在文山州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州一中”)此前的发展中也不同程度存在。
2023年11月,州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为学校改革指明方向。州一中随即主动对标,以“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根本,建立党组织、党组织书记、校长职责清单“三清单”,党委会、行政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三规则”,书记、校长沟通机制“一机制”,重构管理体系;同时修订《文山州一中集体备课实施细则》《教学成绩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彻底解决内设机构冗杂、脱离教学的问题,让学校管理回归教学核心。这一系列改革,正是州人大精准“问诊”后,学校对症下药的关键举措。
与此同时,州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1082个“家站室”活动阵地主体作用,着力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微问题”。砚山县人大代表王涛在海子边小学走访时,发现因电压不稳导致蒸饭夹生、灯光昏暗等问题后,形成《关于改善维摩乡海子边小学用电问题的建议》,在2024年年初召开的砚山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交,很快被纳入“代表・局长面对面”协商办理清单,一场跨部门现场办公随即展开。
据统计,2024年以来,全州通过人大代表和“家站室”活动阵地收集教育领域民生诉求118件,办结率达100%。
“与全省同类学校相比,文山教育质量差距如何缩小?”“县(市)欠拨教育经费何时清欠?”2023年10月,州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联组会上,一场“辣味”十足的质询会打破沉寂——这是文山州人大常委会首次启用质询监督手段,直指教育发展痛点。面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的追问,州教育体育局等部门承诺加快整改,也开启了“问题清单+整改台账+跟踪督办”的闭环落实模式。
在这场整改中,全州各地学校迅速行动抓落实、齐头并进提质效。而州一中的经费保障、办学条件改善按下“加速键”,三年来累计投入和争取近15.64亿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学校老旧面貌;随着设施设备的提升,州一中教育教学不断升级,全力创建省一级一等高中,2023年11月通过州级评估,2024年4月接受省专家组调研指导,随后对标专家组指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目前正积极申报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预计投资625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初中部与高中部分楼教学管理,极大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晋升省一级一等高中突破瓶颈。
质询不止于“询”,更在于“改”。针对提出6个方面的审议意见和5个方面的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推动相关问题逐项解决。
经费保障方面:2023年以来向上争取教育资金累计达78.2亿元,清偿教育债务59.77亿元;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38.87万人次、金额14.78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208.15万人次、投入9.96亿元。
教育资源供给方面:推行“强校带弱校”“城区带农村”模式,通过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惠及更多学生;结合城镇化进程与生源变化趋势,动态优化学校布局规划,提升资源配置精准度;同时加快办学硬件建设,严格执行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十四五”期间累计投资42.64亿元改善办学条件,累计实施教育项目3980个,新增学位4.99万个(其中城区学位4.54万个);通过“新建学校增学位、合理分流调生源、严控择校转学籍”三措并举,系统性解决“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有效改善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科学核定教师编制与编外人员额度,实现编制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五级联动”培训体系,同步实施“三名工程”(名师、名校长、名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教师管理机制,落实师德师风八项措施,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教师失范行为坚持“零容忍”。2023年以来,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36万人次。新培养省州级“教学名师”2000余名;交流轮岗教师6924名、校长316名;招聘紧缺教师535名。
在整改过程中,州人大常委会联合州级有关单位、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跟踪监督小组,先后前往文山市、西畴县等地,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听取汇报等方式,对审议意见“问题清单”整改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监督。
随着一系列问题的整改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2024年,全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至100.4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42%,较“十三五”末分别提高1.74和5.46个百分点。
教育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监督护航更需常抓不懈。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系统思维谋全局、以精准发力破难题,既聚焦教育领域“急难愁盼”问题解燃眉之急,更着眼长远发展建机制、固根本,以常态化、长效化监督为教育事业注入源泉。
通过常态化监督、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质询、组织代表视察等举措,推动建立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十四五”期间,全州累计投入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454.05亿元。这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为学校建设、设备更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供了坚实支撑。创建学校党建长廊示范带44条覆盖学校140所,打造“云岭先锋 育人红烛”党建工作示范校120所,形成“五红党建”教育品牌,有效带动师资水平显著提升,全州名师数量从“十三五”末的890人激增至4496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已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引擎”。
长效监督之下,文山教育硕果累累,州一中的“华丽蝶变”便是生动缩影。2025年高考中,该校1183名考生参考,特控线上线人数达1036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600分以上学生达259人,冲到了全省前十。而全州教育质量从一所学校的突破实现整体跃升:义务教育与“十三五”末相比,全州中考得分率提高15.28个百分点、增幅28.62%。“双减”形成1个全国、11个全省优秀典型案例。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指标19项全省第一,部分指标高于全国全省。普高办学质量全面突破,更多孩子在“家门口的好学校”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实行初中毕业生全口径升学,职业教育 “应读尽读”取得历史性成效,初中毕业未升学学生人数减至千人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