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州概览
行政区划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03°35ˊ至106°12ˊ、北纬22°48ˊ之间。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连,西与云南省红河州毗邻,北与曲靖地区相连,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438千米。全州东西横距255千米,南北纵距190千米,土地总面积31456平方千米。辖文山、砚山、西畴、马关、麻栗坡、邱北、广南、富宁八县,114个乡(镇),其中民族乡17个。麻栗坡、马关、富宁3县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相接壤,国境线438千米。
文山的地理位置
文山,东北和东南与广西百色接壤,南部与越南接界,西南和西北与红河州相邻,北部和西北与曲靖相连。
地处东经103°35ˊ——106°12ˊ,北纬22°40ˊ——24°48ˊ之间。
东西横距255公里,南北纵距190公里。
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4.6%。土地总面积3145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428282亩,占总面积的7.26%。
全州辖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8个县114个乡镇(民族乡17个),940个村委会和社区,16945个自然村。总人口3322720人。
州内麻栗坡、马关、富宁3个县15个乡镇249个村寨及1个国营农场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438公里。
州府所在地文山城距昆明市310公里;东距广西首府南宁市675公里,距最近出海口广西北海港878公里;南距越南首都河内市463公里,距越南河江省会河江市132公里,距越南老街省会老街市170公里;西距红河州府蒙自128公里;西北距玉溪市380公里;北距曲靖市402公里;距贵州省兴义市363公里。
文山城是州县两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文化、经济、金融、信息、科技和交通中心。近20万人,有64条街巷路,有500多个省、州、县驻文单位。近年来,州委、州人民政府加快了以文山城为中心的城市建设步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一座集山、水、田、园、林为一体的新城市区在崛起。
自然资源
至2000年底,全州总耕地面积为23.13万公顷,其中田6.49万公顷,地16.63万公顷。土壤有10大类:暗棕壤主要分布在文山、马关县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寨山区;棕壤主要分布在文山、邱北县海拔2400至2700米地带;黄棕壤主要分布在文山、马关、邱北、广南县海拔在1800至2400米的冷凉山区;黄壤主要分布在马关、麻栗坡、西畴、砚山、广南等县海拔1400至1800米之间的地区;红壤分布最广,约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75%,耕地面积的60%,集中在邱北、砚山、文山、广南、马关、富宁等县海拔在1000至1200米之间的地区;赤红壤主要分布在富宁、广南、麻栗坡、马关海拔在400至1000米的河谷地带;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麻栗坡、富宁、马关海拔在400米以下的炎热河谷地区;石灰岩土主要分布在西畴、麻栗坡、文山、邱北、广南、马关县;柴色土主要分布在砚山县。
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1类4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45种矿中,锰、锑、铝、镓、铟、水晶、沸石7种矿藏储量居全省第一位;锡、锌、砷、汞、锗、镉6种矿藏储量居全省第二位。分布在州内8个县的688个矿点,其中大型矿床17个,中型矿床34个,小型矿床196个,矿点209个,矿化点211个。已开发利用矿产有金、银、钨、锑、铜、铝、锌、铁、锰、煤、沸石、膨润土、脉英石、石灰岩、大理岩、粘土、方解石、石灰砂岩、砷、页岩地热、矿泉水、磷等24种。
全州水资源总量为172.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为122.5亿立方米,地下径流量5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6840立方米,每公顷耕地占有水量5220立方米。谁能理论蕴藏量323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134万千瓦。
境内生物资源,有各种农作物品种1727个。广南县的八宝米以粒大、米白、做成的饭香软适口而闻名,过去曾为朝廷“贡米”。邱北县的辣椒具有色鲜、味香、油多、个长等特色。文山、砚山的三七是名贵药材,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富宁八角是上乘调料和工业原料,质量居全国第一,远销国内外。境内有华盖木、樟、楠、红椿、香木莲等珍稀树种76科300多种。花卉资源以兰花最有名。野生动物有豹、野猪、狼、鹿、麂、猴、岩羊、蛤蚧、穿山甲、蛇、蟒、猫头鹰、长尾雉、野鸡、鹦鹉等40多种。
旅游资源,有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其中邱北普者黑风景区于1999年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区。2000年申报国家AAA级风景区,并已通过省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初评。还有八宝风景、坝美世外桃源、富宁驮娘江、砚山浴仙湖等景点。
文山州气候条件
文山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西北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有云贵高原为屏障,南和东南邻近南海和北部湾,西南邻近孟加拉湾,北回归线贯穿全州。夏季主要受孟加拉湾及北部湾暖湿气流影响,冬季主要受偏西及西北部干冷气流影响。全州均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 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6种气候类型。其中热区面积6485.38平方公里(北热带面积388.73平方公里,南亚热带面积6096.65平方公里)。
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其特征为西南部多,东北和中西部较少;山地多,谷地少;夜雨多,白天少;局部性大雨、暴雨多。干湿季分明,5~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2%;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量占年雨量的18%。因此部分地区容易发生干旱或洪涝等灾害。
太阳辐射能丰富,热量资源充足。热量分配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是:冬季气温较高,春季气温回升快,2~4月平均每月上升4℃左右,3月份气温基本稳定在15℃以上;夏季高温不强,大部地区7月均温仅21~23℃,7月后开始下降,秋季降温快,9月份均温比7月份下降2℃以上,部分县平均最低气温已降至16℃以下。但受低云和雾雨影响,太阳辐射受到削弱。境内地形起伏大,高差悬殊,因此在不同地区、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差异较大热量条件也随之产生差异。
文山州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凉和雨热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大陆度不到40%,海洋性气候比较明显,春温高于秋温,无霜期长,霜雪少。年平均气温12.0~23.1℃,≥10℃积温4500~7500℃,初终间日数193~332天。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6.5~13.5℃,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17.0~28.5℃。全年多为偏东南风。低海拔地区炎热,高海拔地区凉爽。由于海拔高低悬殊,故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样”和“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