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代表作用 积极建言献策
文山州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马关县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陶贤会
我于2012年当选为文山州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几年来,我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认真履行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
坡脚镇是马关县较为贫穷的乡镇之一,全镇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群众出行难、住房难、饮水难、通讯难、增收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当时,我担任坡脚镇人民政府副镇长一职。在每年一次的州人代会召开前,我都提前几个月走村串户,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收集情况材料,在州人代会上提出了较高质量的建议,得到了州、县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建议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2006年山车乡和坡脚乡撤乡并镇后,原山车乡通往马关县城和州府的主干道——七马公路,即文山市柳井乡七丘田至马关县马白镇马尾冲村委会公路,涉及文山市柳井乡、马关县坡脚镇
和马白镇、西畴县莲花塘乡4个乡镇10个村委会96个村民小组3755户2.1万群众。修建该条路一直是山车片区群众的愿望,特别是撤乡并镇后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均撤回重组建在坡脚镇,山车片区的群众对修建该条路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州第十三届人大三、四次会上连续两次提出了《关于七马公路建设的建议》。2014年8月,州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马关代表团第一代表小组就七马公路建设开展了视察,再次提出建议,七马公路建设最终得以落实。其中七马公路马关段于2015年3月开工建设,总投资3260万元,总长21.8公里,宽6.5米,于2015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文山段于2015年初动工,2016年投入使用,山车片区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修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嘎机河上的一座钢绳桥,由于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群众日常只能靠渡船过河,不仅安全隐患大,而且还影响着马关、西畴两县周边1万多名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行,群众反映较为强烈。这一问题引起了当地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我与马关、西畴两县的州人大代表共10名共同提出了《关于修建嘎机大桥的建议》,该建议曾被州人大作为重点建议进行督办,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嘎机大桥建设项目于2014年初获国家专项补助资金100万元,并由马关、西畴两县各自筹80万元投入建设,2014年6月启动实施,2016年顺利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周边群众出行条件。
在修建文都二级公路过程中,坡脚镇财政所、林业站、畜牧站、水务站和农科站等站所的业务技术用房被征用,致使1所3站无业务用房,30人集中在综合楼一楼约8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中心办公,为了解决坡脚镇站所职工无业务用房的问题,我提出了《关于给予解决修建文都二级路站所拆迁无业务技术用房的建议》,通过提建议,坡脚镇相关站所业务用房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获批建设,现已投入使用,业务用房拥挤问题得到缓解。
坡脚镇属喀斯特地貌,水资源十分紧缺,群众主要靠建设小水窖蓄水,无水源点、无灌溉用水等问题十分突出,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提出了《关于立项建设马关县坡脚镇鱼塘堡水库的建议》。通过提建议,坡脚镇于2014年获批了马关重点县“五小水利”工程项目,坡脚镇鱼塘堡水库于2015年2月底全面启动实施,项目总投资2548.71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500万元、省级补助800万元、县级财政补助150万元,群众筹资及投劳折资98.71万元,新建沟渠33条,新建水池179座,新建水窖521口,安装管道43.443千米。项目的实施进一步缓解了全镇2.4万余名群众的饮水和灌溉用水问题。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无论是在人代会期间还是在闭会期间,都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在任州十三届人大代表期间,我走访了全镇12个村委会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小组,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变成了一件件人大代表的建议提交上去,先后提出了有关公路建设、危房改造、水利建设及通讯盲区机站建设等方面的书面建议9件。通过人大代表建议形式,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解决和落实,用自身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的深刻涵义,我备感自豪。